SIMR致力于利用其多年来在疼痛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患者开发精准的解决方案。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IASP, 2020)。在全球范围内,疼痛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神经病理性疼痛 (NP) 是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是最具致残性的疼痛之一,仍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医疗需求 (Colloca et al., 2017) 。NP影响着7%-8%的人口,且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和某些疾病的发生而升高 (D. Bouhassira, 2019) 。
NP基于损伤或者疾病的解剖位置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的pNP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和痛性神经根病变等。中枢性神经性疼痛则可能发生在中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或其他神经系统及代谢性疾病之后。pNP在临床中较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pNP 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Ø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感染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长期疼痛和生活质量下降。PHN的主要症状是在曾受带状疱疹影响的皮肤区域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的神经痛。这种疼痛可能时有时无,或是持续性的。
据报道PHN的全球发病率在每年3.9 - 42/10万人之间,在中国的患病率为2.3%。其中29.8%的带状疱疹患者发展为PH (van Hecke et al., 2014;Yang et al., 2019)。在一些患者中,PHN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然而,约五分之一的患者在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疼痛会持续超过一年 ( Lu et al., 2018; Cleveland Clinic)。
Ø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足部的自发性灼痛,治疗难度较大,且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根据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约16%的糖尿病病人受PDPN影响,许多病人未被诊断(12.5%)和未经治疗(39%)。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中国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患病人数达到了1.41亿。超2200万病人受PDPN困扰。
Ø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GN)
三叉神经痛(TGN)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痛,其发作和终止均具有突发性,局限于三叉神经的一个或多个分支的分布,并受无害刺激引发(ICHD- 3, 2018) TGN是一种高度致残性疾病,影响患者的基本功能,例如说话、进食、饮水和触摸面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Lambru et al., 2021)。
研究表明,TGN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可能在0.01%至0.3%之间,TGN可在任何年龄首次出现,但90%以上的病例在40岁以后发病,发病高峰年龄通常在50至60岁之间 (IASP, 2013) 。
Ø 痛性神经根病(Painful radiculopathy)
痛性神经根病是由颈、胸、腰或骶神经根的病变或疾病引起的持续性或复发性疼痛 (IASP, 2019)。通常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根支配区域自发痛、痛觉过敏、感觉异常,疼痛性质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刀割样、灼烧样、撕裂样、电击样、针刺样,常引起功能紊乱。
痛性腰骶神经根病变(PLSR, Painful 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是痛性神经根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在普通人群中,腰骶神经根疼痛的年患病率介于9.9%和25%之间,使其成为最常见的神经性疼痛之一 (Konstantinou et al., 2013) 。PLSR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造成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损失和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